
推荐阅读
-
两部门明确优化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事项
-
国地税合并:简化办税流程,保证国家税收,两全其美
-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中低工薪阶层成最大获利者
-
财税小站 | 公司注册的那些坑, 一踩一个准,老板们注意避雷!
-
财税小站 |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又有新规定了,免征增值税优惠再延长3年!
-
2017年收官季前期,11月新规影响你我他!
热门回答
-
企业进行年度汇算清缴,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
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如何处理?
-
未按时进行汇算清缴出具汇算清缴报告,会有哪些后果?
-
个体户怎么交税?需要交哪几种税?
-
小规模纳税人做账,请会计划算还是找记账机构划算?
-
企业汇算清缴遵循怎样的流程?需要哪些材料?
国地税今日合并换牌,纳税人受益几何?
自从今年3月1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以来,关于国地税合并的进程消息不绝于耳。今天,各地方的国地税纷纷响应“约定”,按下了“合并按钮”,纷纷挂上新牌。国地税合并以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受益良多。一是机构精简,办事效率高。二是纳税成本低。三是政策输出口统一,及时规避风险。
自从今年3月1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以来,关于国地税合并的进程消息不绝于耳。
今天,各地方的国地税纷纷响应“约定”,按下了“合并按钮”,纷纷挂上新牌,让我们一起看看各地盛况吧!
(部分地方节选)
国地税的“前世今生”
1、税制使然:合合分分、分分合合
(下图为国税、地税的“前世”由来)
自此,1994年7月1日起,过去的税务局正式“兄弟分家”,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各自管辖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营生”!
也就是说,1994年之前,我国的征税机关并没有国税、地税之分,省及省以下级地方政府只有一个税务局,负责所有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汇总收入后中央从中抽成。为了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分设国、地税至今。
“天下大势,久分必合。”
分税制改革实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也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但是,经过2002年的所得税分享改革和2016年的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地税征管面临效率低、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等问题愈加凸显。
换句话说,国税收走的大部分税金,留给地税的不多了。地税收的少,自然就“吃不饱”,怎么办?
要么增加地税征收?这个自然是不被允许的!
要么国税从自己的“碗里”分给它,亲兄弟、明算账,才能常来常往!
所以,就剩下一条路可走:合并搭伙一起干!一起干活,一起分钱。
因此,在今年3月1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此次会议已为国地税合并定下主基调,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
2、国地税合并不是简单的“1+1=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税制在改革,税务机构也在改革,而相应的税务人员的工作也理应随之调整。但是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减轻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负担,降低税收征纳成本等角度来看,还是应当按照精兵简政的原则合理设置税务机构和安排税务人员。
6月1日,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强调,要按照“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扎实推进国税地税机构合并,调整优化税务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要认真落实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制度机制。
3、国地税合并,纳税人从中受益几何?
国地税合并以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受益良多。
一是机构精简,办事效率高。合并国税地税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纳税人“两头跑”“两头查”的问题,不用接受两个税务机关的培训。
二是纳税成本低。合并之后,通过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不断优化版税流程、减轻办税和缴费负担,促进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政策输出口统一,及时规避风险。从长远来说,国地税合并有利于形成一个规范、高效的税制,纳税人可以通过同一地方了解最新税收政策,避免因信息滞后带来涉税风险。另外,这也有利于未来减税政策能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