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阅读
-
两部门明确优化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事项
-
国地税合并:简化办税流程,保证国家税收,两全其美
-
财税小站 | 公司注册的那些坑, 一踩一个准,老板们注意避雷!
-
财税小站 |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又有新规定了,免征增值税优惠再延长3年!
-
2017年收官季前期,11月新规影响你我他!
-
开具发票:发票编码和发票品名谁占主导
热门回答
-
一般纳税人认定需要哪些材料?
-
2020年“零申报”标准,你了解多少?
-
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做账流程是怎样的?
-
关于你每月缴纳的公积金,你究竟了解多少?
-
个体户怎么交税?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
外贸企业申请出口退税,一定要避免这些“骗税”方法!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中低工薪阶层成最大获利者
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2018年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的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个税起征点提升,中低等工薪阶层钱袋鼓了,可支配收入增加,拉动内需。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幕仪式。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2018年我国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的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即时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纵观全国,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中低工薪阶层成最大的获利者。
个人所得税发展历史
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上溯到1980年改革开放,当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定位800元,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水平仅为64元,800元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纳税人以在华工作的外国人为主。直至2004年,我国收入超800元的工薪阶层达到60%,成为主要的个税纳税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薪阶层收入的提高,800元的个税起征点不能适应发展,2011年,国家对个税起征点再一次进行调节,直到2017年,3500元一直被定位为个税的起征点。2018年的经济水平发展远高于2011年,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成为中低工薪阶层的负担,成为高薪阶层的福利。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中低工薪阶层钱袋鼓起来了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最直接获利的必然是中低工薪阶层,固定的工资,上交的少了,留给自己的自然就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如何,这次提高个税“起征点”,都是顺应民意的一件大好事儿。中低工薪阶层的钱袋鼓起来了,中等工薪阶层队伍壮大,高收入者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工薪阶层的贫富差距。
中等工薪阶层钱袋鼓了,可支配收入增加
钱袋里的钱多了,可支配的钱一定会多,消费也会更有底气。数据表明,从2012年到2016年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以及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都呈稳步增长态势。
按照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进行纳税,2016年中国居民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金额达10088.98亿元,按照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缴税约776.07元;如果按照2016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计算。
则2016年就业人口每年缴税约1300.12元,城镇就业人口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约2376.02元。
倘若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根据以上计算方法,每个人每年可以少缴纳个人所得税400元,对于高薪阶层,400元不代表什么,但对于中等工薪阶层,这是一个月的交通费加早餐费。
低中等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拉动内需,完善个税制度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直观看来,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但是细究就会发现,低中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刺激消费,直接带动内需。商业纳税与个人所得税税率哪一个更高?
此外,从全球个人所得税收占国家税收总收入比重来看,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占国家税收收入的30%,普通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占国家税收收入的15%。反观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仅占国家税收收入的7%。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完全形成不和谐局面。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是对我国个税制度的的完善。
不过,据慧算账了解,在过去几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没有因为现实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对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个税改革的目标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薪酬高的人得到的好处比薪酬低的人更多。
对此,慧算账财税专家认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虽然工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一些行业、职位的收入非常高,但这种收入差距已经在个税的调节范围之内,而工薪阶层与富裕阶层之间、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之间的差距更大,却难以被个税调节。在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工薪所得税的情况下,对工资收入征税易而对财产收入征税难,这是全世界的普遍情况,中国也难以例外。为此,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工薪收入税负,是合理而且应当的。